首页

高跟足奴

时间:2024-05-07 06:51:12 作者:风雨不减旅客访澳热情 业界冀开发“一程多游” 浏览量:14952

  中新社澳门5月5日电 (记者 戴梦岚)内地“五一”劳动节假期进入尾声,尽管假期澳门雷雨频繁,但访澳旅客热情不减,有旅客形容澳门是“后劲很足的香水”,值得细细品味。业界人士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做好服务细节配套是假期澳门“丁财两旺”的主因,期待用好“琴澳旅行团”“团进团出”政策,与内地合作开发“一程多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澳门特区政府治安警察局5日数据显示,5月1日至4日录得243.5万人次出入境,较去年同期上升11.6%。此外,假期前两日日均入境旅客13.6万人次,较2023年同期增长38.9%;假期首两日澳门酒店平均入住率超过90%。

  为迎接“五一”假期访澳内地旅客,特区政府相关部门于假期前夕做足准备工作。特区政府旅游局在社交平台上推出了串联澳门世界文化遗产景点的《澳门盖章攻略》以及《澳门保姆级实用攻略》,在多个休憩区设置文创IP装置吸引旅客,还在“美团”和“大众点评”App开设线上专页“澳门社区旅游地图”,吸引旅客走进社区游览。

  尽管“五一”假期天气不佳,但澳门各大景区仍人头涌涌。著名景点大三巴牌坊、议事亭前地、氹仔官也街等地多次实施临时人潮管制,疏导客流。福隆新街步行区和氹仔龙环葡韵等活化中的历史片区也吸引不少旅客前往参观。

  第一次来澳门的上海旅客李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虽然来澳当天上午因暴雨困在酒店,有点失望,但好在下午雨停后,和同行的朋友们一起“打卡”了大三巴牌坊、澳门塔,以及威尼斯人、巴黎人、伦敦人等室内休闲旅游综合体。

  “澳门像一瓶后劲儿很大的香水。”谈到澳门给他的整体印象,李先生这样形容,“香水前调是潮湿的建筑,中调是体现中西文化交融的厚重历史印记,后调是富丽堂皇的巴洛克风格,充斥着我的眼睛和大脑。”他感叹,没想到下雨天也有这么多人在景区排队,期待下次天气好的时候再来澳门,到时拍照肯定会更好看。

  特区立法会议员、澳门旅游商会理事长、澳门酒店旅业商会会长、澳中旅董事长张健中对记者分析,“五一”假期来澳旅客以自由行为主,澳门酒店平均入住率超90%,多间酒店入住率达到100%。旅游界积极响应“澳门有礼运动”,澳门城市形象得到提升。澳门轻轨在假期延长运营时间,各枢纽点的穿梭巴士增加班次,这些细节均体现了澳门为应对旅客增多所作出的主动调整,为他们提供良好体验,有利于吸引海内外旅客到来。

  澳区全国人大代表、特区立法会议员、民众建澳联盟主席施家伦表示,“五一”假期访澳旅客数据理想,不少旅客冒雨出游,反映澳门对海内外旅客具有相当吸引力。特区政府可深掘社区文化历史底蕴,联动澳门文创企业、中小企业做好配套,打造具鲜明特色的社区经济,协助企业在社交平台宣传“种草”,吸引更多旅客入区消费。

  他还建议,因应早前国家移民管理局出台措施允许参加“琴澳旅游团”人员多次往返琴澳,可研究以“海岛游”作为琴澳旅游合作的切入点,串联外伶仃岛、东澳岛、万山群岛的区域旅游特色路线,推动形成澳门与珠海海岛之间“一程多站”的旅游模式,打造具特色的跨境海岛游项目,推动两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只要人在,堤坝就在!”他们是堤坝上的“排险者”

无论周苡竹的加入还是“20班”的成立,在黄海宏看来,都是“苏翊鸣效应”的持续表现。据他介绍,以“十四冬”参赛选手为例,仅单板滑雪已经有3个梯队,苏翊鸣、周苡竹是第一梯队,第二梯队是比苏翊鸣小三四岁的选手,参加青年组比赛,而第三梯队就是U型场地技巧的这群“娃娃军”。

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夯实碳市场基础 推动汽车产业实现双碳

据介绍,本届爱情文化节延续“秦晋之好”,通过传承西厢文化、红娘文化,塑造爱情圣地旅游品牌,打造更具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时代精神的红娘IP。以古今认同的红娘形象,扩大永济文化价值,塑造永济城市形象,带动永济全域旅游,促进两省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共融。

缩短通勤路难在哪里

“……菲律宾违背自身承诺,刻意派出2艘海警船、2艘运补船擅闯中国南沙群岛仁爱礁邻近海域,向其非法‘坐滩’军舰运送物资……”

我科学家克隆出抗大豆锈病基因

国铁集团客运部负责人介绍,一季度全国铁路日均开行旅客列车10486列,同比增长15.5%。国铁集团加强春运和元旦小长假等客流高峰时段运输组织,根据12306客票预售和候补购票数据,采取增开临时旅客列车、动车组重联、普速旅客列车加挂等方式,及时在热门地区、方向和时段增开旅客列车,最大限度满足旅客出行需求,春运旅客发送量达4.8亿人次,创历史新高。

走近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

3月28日,国新办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节约用水条例》有关情况。水利部副部长李良生在会上介绍,中国已经建成耕地灌溉面积10.55亿亩,以占全国55%的耕地生产了77%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有效支撑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增”,灌溉用水总量实现零增长。(记者 让宝奎)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